关于圆周率的知识,或许我们从中学课本上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至于圆周率的尽头,古人也没有探索出来,今人只是知道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按照这种理论推测下来的话,圆周率这个概念应该是算不尽的。
说起中国古代的数学知识,可能绝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就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知识那样。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基建狂魔”,秦直道、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都必须要花费巨大的数学计算。以应用为主要目标的数学也不可能仅仅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单薄。
如果圆周率算尽了,会出现什么后果?专家:这种事千万别发生。在南朝之前,人们对于数学其实也有很多的研究,也出现过很多古籍讲过到现在都还十分正确的数学知识,不过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关系一直都是三比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三径一。
小小的圆圈,可以说隐藏了不少的奥秘,圆周率的背后更是充满了不少故事。谷歌云发布了一项消息:计算机学家Emma Haruka Iwao通过谷歌云的计算引擎,将圆周率计算到了100万亿个小数位,并打破了2021年瑞士科研团队创下的小数点后62.8万亿的纪录。
对于圆周率的概念,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π,因为在数学上,圆周率属于一个无理数,也就是属于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用来定义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值,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数学家投身于计算圆周率的数值中,但圆周率真的被算尽了吗?
你永远不知道人们会拿圆周率来做什么,曾有人将其当成记忆力大赛的范本来使用,而中国人竟然让圆周率与飞花令相结合,要求参赛者顺着圆周率的数字说出带有该数字的古诗,让人们感慨,整个过程感觉就像是“计算机问答”。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求知欲一种生物,在任何事件上都一定要刨根问底。圆周率想必大家都学过,在我们的日常计算当中,不会用到庞大的圆周率,仅仅只是取3.14来进行一个近似值换算,即便是工程师或者物理学家进行较为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是只是取小数点后几百位,要这么多的圆周率干什么呢?
圆周率最早被人类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当时在古巴比伦,有人刻下了一块石匾,石匾清楚记载了圆周率等于3.125,而在同一时期,莱因德数学纸草书也记录了,圆周率等于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
也许很多人在脱离学校生活后,会忘掉很多数学知识,但我想肯定会有一些数学名词一直牢记在心底,就比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等等,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在小学时期就已经接触,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老祖宗在这些数学领域一度领先世界。
如果圆周率“π”被算尽了,人类会有什么变化?后果难以去评估对于圆周率“π”的精确,人类已经探索了上千年,从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开始讲圆周率精确到3.141851,再到公元263年,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得出圆周率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