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对于任何国家都不是必须拥有的,只有在一定边界条件以内,才值得作为国家核工业的一部分而发展。核电若发生重大事故,核污染将在很长时间里无法停止、无法消除、无法掩盖,不仅造成直接的国土减失,而且政治、经济、社会的损失亦长期不断。
日前,由于国家能源委会议释放出核电松动的信息,相关媒体围绕核电存废、内陆核电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国研中心王亦楠老师的《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观点最为鲜明,引起了诸多共鸣和争论。现针对王老师文中提出的几点理由,稍谈一点个人认识,以与商榷。
核电,原料消耗小,能源产出大,而且还不产生碳排放,代表着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最重要方向,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的国家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核电技术的发展与核电站的建设,但中国的努力在美国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最近中国一次性批准了5个核电项目,一共11台机组的建设,而美国媒体则第一时间跳出来声称:中国要毁灭世界!
中国取得了第三代核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了华龙一号到巴铁,甚至即将承揽英国的核电站项目。但是不少人依然对这个话题有疑问:2006年中国签署协议70亿美元购买西屋公司AP1000,是不是做了美国人的小白鼠?
之前经常有人说:中国不缺电。而就在前段时间,东北的拉闸限电就狠狠地打了这帮人的脸!尽管我国建设了很多电站,但若是将各个电站的发电机组数据统计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发电机组的利用率很低,最高不过五成。 不仅如此,我国的地区性缺电现象即使在电站分布较多的区域也是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