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沈阳全市出现重大雾霾,市区局部地区PM2.5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整个城市被能见度不足100米的白色雾霾笼罩其中。许多市民感觉到空气辣眼睛、嗓子难受,商店内口罩被洗劫一空,医院呼吸科人员爆满。据专家介绍,东北的这场重霾开始北方供暖一周后的11月7日。
7月以来,辽宁省葫芦岛市当地居民在网络上反映,葫芦岛空气中长期存在异味,甚至有市民拍视频称自己需要戴着防毒面具出门,质疑当地空气污染严重,此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引发广泛关注。7月19日,天目新闻记者到达辽宁省葫芦岛后,连夜驱车前往了当地居民反应异味的可能来源地之一——北港工业园。
最初孙健并没有在意,但今年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缓解,企业逐渐复工复产,他发现空气中的异味愈发加重,并且会根据风向而变化,“刮东风时候是一种甜杏仁味,刮东北风时候又变成了巧克力味,有时候这几种味道还会混合成紫外线杀毒的味道。”
中央气象台3月22日消息,受冷空气影响,昨日至今晨,新疆南部、内蒙古、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吉林西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东部、河北西北部、北京等地出现沙尘暴,局地PM10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能见度明显降低,空气中尘土味儿重。
从窗外望去灰蒙蒙一片网友行驶在辽宁境内的高速上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韩雪颖) 远处的天空一片灰蒙蒙,近处的空气弥漫着土味,街上的行人不是捂着嘴就是带着口罩急速行走……3月28日,沈阳迎来大地回暖的同时,也遭遇了沙尘暴的侵袭,整个城市“灰头土脸”。
原标题:在哈尔滨 冬天是什么“味道”清晨6点的哈尔滨,天还没有完全透亮,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此时,在哈尔滨道外区冬泳场,已经有人开始冬泳。他们在封冻的江面上打开缺口作为“泳池”,站在高台,伸直双臂,用力一跃,在彻骨的冷水中畅游,为冰天雪地增添一份元气与活力。
今年,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冰雪旅游宣传,让“一定要去一次黑龙江”,成了冬天必不可少的打卡任务。这个冬天,黑龙江的冰雪旅游,火了。在短视频平台上,几个重庆妹子早上睁开眼睛一撺掇,“去哈尔滨”,买了机票就飞过来了。
东北的冬天是有它独特的味道,空气中总是有凌冽清寒的味道,深吸一口气感觉寒气入肺,瞬间清醒。每家烧火做饭时空气中就会有秸秆的味道,混合上寒冷的空气就是家乡的味道。咯吱咯吱的走在已经压的结实的雪地上,每走一步力气还得稍微收着点,雪被踩的光滑锃亮。
我的家乡在东北,暑假在家里拍的照片,怀念家里的美食和风景。东北的天永远是蓝蓝的,空气里是甜甜的味道。回到家就放空了。家是最好的港湾,回到家我就像个孩子,远远的在田野上东看看,西看看,无法拍到自己,我猜的到,田野中的小男孩,好像儿时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