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举办的“上博讲坛第四季”迎来了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蕴。讲座中她娓娓道来,为观众展开古陶瓷修复的“前世今生”,带领他们踏入一段神秘的手工之旅,探寻陶瓷修复背后的深邃文化与精妙技艺。
记者 杜春娜 实习生 李鲁涵破损的瓷器怎么重新“滴水不漏”?散碎的瓷片怎么通过大漆描金焕然一新?从古流传至今的瓷器修复技艺,如今又重现在人们眼前。张唯佳,这位济南的95后瓷器修复师,在一件件破损的器具中,找到修补的乐趣与意义。
受访人:希言(人物名为化名)人物已同意授权发布文章部分引用「心理自救」公众号因为十二年前碎掉的一个碗,十二年后她成为了瓷器修复师。拥有这样传奇经历的人是我的朋友希言散人。从日企的职员蜕变为瓷器修复的手作匠人,这十二年来希言一直在寻找能够修复她碗的方法。
锔瓷,是中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在破损的瓷器上找碴、对缝、捆绑、打孔,再用金属制作的锔钉,修复出独特的美感,赋予全新的生命。相传锔瓷技艺始于宋朝,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宋代张择端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便出现了锔瓷做活儿的一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28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王辰)日前,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30名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颁发奖牌,来自海南的赵钰获此殊荣,系海南首位获评该称号的文博工作者。
这是一个元青花缠枝莲纹套罐,三层叠套加上一个盖子,造型别致精美、图案丰满雅致,层次多而不乱。然而,没有人知道,之前这个套罐竟是“粉身碎骨”的一堆瓷片,经过“瓷医”杨蕴的妙手回春,获得了重生,让人看到了器型、花纹、光泽的原貌。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陈仑在快节奏的当下,大多数人把追求效率当作座右铭,鲜少有人愿意花时间静下来。来自湖南邵阳的“80后”瓷器修补师曾亚辉,却花了近10年时间,静下来,修补了近6000件瓷器,也修复了近6000颗惜物者的心。
新华社太原5月25日电(记者刘翔霄 邓浩然)续凯,山西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入行20余年的他,练就了一身绝活。他是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俗语源于我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锔瓷匠人使用钻、锔钉等工具,将破碎的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在锔瓷师杨涛位于山东淄川的工作室——锔合居,一件件锔瓷修复的艺术品在经历“破碎与重生”后,更显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