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上市公司加速“出海”,海外业务成为业绩“新引擎”;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速5.77%,研发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整体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活跃“细胞”,其业绩折射出经济发展的健康状况。截至记者发稿时,894家广东上市企业中已有389家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
每经AI快讯,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大量出口海外,急需先进储能设备为电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储能企业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及服务的速度正大大提升。当前,国内储能企业正处在有效利用先进产能,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时期。
本报记者 贺王娟随着半年报陆续披露,多家电网设备企业公布其在海外布局的进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8日记者发稿时,共有77家电网设备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其中,43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还有6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出海,正成为上市公司挖掘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突破口。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东莞上市公司半年报发现,生益电子、铭普光磁等一批企业公告了在海外新设立子公司、投资项目等出海新动作。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强链补链 锂电材料上市公司加速“出海”9月23日,锂电产业链公司万润新能、恩捷股份同日宣布,拟于海外投资建设新产能。万润新能公告称,开展“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预计投资约1.68亿美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研究员 朱治宣 广州报道国内主营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上市公司,在经历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陷入盈利下滑的泥沼中。目前,国内主营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的头部公司有5家,分别是物产中大(600704.SH)、建发股份(600153.
出海投资大热的背景下,多家海外业务业绩亮眼的上市公司成为市场焦点,股价迅速上涨。记者梳理2023年年报发现,制造类行业年报频频提到“出海”,部分公司更是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建设制造装备工厂作为未来若干年的核心工作。那么,2023年A股海外收入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
作为2024年财联社第七届投资年会的压轴圆桌会议,财联社环球频道主编林琦邀请海南矿业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何婧、悠跑科技副总裁徐华、零跑汽车市场部总经理周颖、德勤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张如,一同共话中国企业出海的路径、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
界面新闻记者 | 牛其昌内卷之下,光伏出海上市公司再添一家。7月25日晚间,钧达股份(002865.SZ)发布公告称,基于对政治环境、财税融资环境、贸易环境、土地水电政策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公司拟于阿曼投建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预计投资总额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
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再到产业布局出海,不少沪市上市公司扬帆出海,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整合,演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掘金故事。地处东南沿海开放“窗口”的浙江,是民营经济也是外向经济的主力军,不少浙江上市公司的“出海”实践,颇具样本意义。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港股上市公司神州控股(00861.HK)近日公布,旗下科捷成功签下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旗下东南亚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Lazada越南项目订单,神州控股科捷将为Lazada在越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供应链仓储运营服务,助力其在越南的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