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女警给抗战老兵赠订晚报作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苗登占老人不久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11月20日,望花公安分局户政科教导员宋晓霞与辅警张岩、常睿来到苗登占家,给这名值得敬重的抗战老兵送去慰问品和一份特殊的礼物——《抚顺
2019年4月,鞍山海城市西柳镇退役军人事务所采集退役军人信息,主要是为了统计退役军人的人数和曾经立下的战功.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寻找退役老兵的风潮,为了核实老兵的身份和确定老兵曾经立下的功劳,多地都开始号召老兵登记信息。
上排(从左至右):黎瑞员、胡华裕、李晓祥、黄子明、黄应开下排(从左至右):李蔚华、张剑西、王克仁、王书才、黄治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为这天,中国付出惨痛代价:日本铁蹄践踏我大半中华河山,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
老人接过青年的报纸,嘴里喃喃地念叨着:“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老人看完名字笑了笑:“人家找的是柴云正,他名字的第三个字与我有一字之差,我是振奋的振,肯定不是找我的!”
2024年春天,广州日报原副总编辑郭玠病逝,享年104岁。至此,广州日报名列抗战英雄谱的老报人已经全部离世。他们少年热血,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投身抗击日寇的各条战线;中年办报,在南国潮涌中见证并推动着时代向前。他们亲历过的山河岁月,他们磨炼出的坚心与毅志,都非常人能及。
蔺增生先生收集爱好是从烟盒开始的。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本报记者 唐菁几十年前的粮票、结婚证、老烟标、画报,清代的地契、部照、医书,早已不存在的企业、学校、建筑的老照片……,在市民蔺增生的家里,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堆满了一整间屋子,让记者大开眼界。
文图/王天定 徐宏星 赵云 编辑/ 韩璐见证两座钢厂发展的老兵 王天定 摄影报道 舞阳钢铁公司离休老干部王安邦是位抗战老兵。他1927年出生,1942年参军,1944年入党。 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今年95岁的叶如煌是归国华侨,70多年前,他因抗日救国返回惠阳参军。日寇1938年从大亚湾登陆进犯惠州时,其所在的国民政府军第151师罗懋勋团溃败。叶如煌因照顾伤兵幸运逃过一劫,却无法找回部队,故卸甲归田。这么多年,因“国军”的身份,他一直埋藏着这段抗战经历。
1946年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一个叫孙邦俊的老人从外边“捡”回来一个日本兵,被村民骂上了天。 虽然那个日本兵身着破烂、神情呆滞且行动迟缓,看着就没有伤人能力,可架不住那个日本兵身上一身“黄皮”,这也令得村民们十分厌恶。 “你为啥要收留他?他可是日本兵!
2014年6月的某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弯着腰驼着背,急匆匆地来到了河南省安阳市街道派出所,里面的工作人员看到老人比较急的样子,赶紧询问老人遇到什么事情了,老人内心急切的同时,眼中还含着泪,焦急的对工作人员说:我的钱被偷了。
2023年7月3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泗阳档案馆副馆长姜云路《七年多走村串户 采集156名老兵“红色故事”》的新闻,在南京养老的99岁泗阳老兵丁位西看到报纸后深受感动,请求子女想法设法联系姜云路,希望把自己以前当兵打仗的故事记录下来,为家乡档案留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