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成时念吾师1926年,“三一八”惨案震惊全国,鲁迅和众多学生一起被列入当局黑名单。抱着“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想法,他接受了林语堂的邀请,来到了新建的厦门大学。鲁迅将在厦门大学的教书看作一种短暂的“休整”,即便如此,他的课堂依然精彩。
觉醒年代的后颈太强,看完这部电视后,这次又重新读了鲁迅先生的写的《藤野先生》一文。读书期间,我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宠爱,但是也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苛责,这大概源于我终究还算是个听话本分的学生,虽然成绩不算顶尖,但是至少也没给老师惹过什么麻烦,让他们操心。
就算说,鲁迅是对我们影响最深、最大的人,也不为过。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更是用:“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样不多见的话,来赞誉当时只是普通教书先生的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的青年时代,绝对是谁也不怕的“愤青”,他针砭时弊,毫不留情。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一个笔名骂废了,再取一个继续骂。笔者上学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贯穿了一个九年制义务教育,《从三味书屋》的童年趣味;到《故乡》中捕“猹”的少年闰土;再到严谨教学的《藤野先生》。
近日,随手整理书架,把束之高阁很久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翻了出来,这部散文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收录了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入选过中小学课本,80后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