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洪宝根据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东莞的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排名稳居广东省第一位。机动车数量不断攀升,停车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中心城区,“一位难寻”、占道违停等问题屡见不鲜。
潮新闻 记者 唐逸涵 祝旖波“停车难”是当下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立体停车场(库)由此应运而生。近日有市民反映,衢州立体停车位使用率很低,甚至多处地方存在建好多年未启用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为此,记者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来源:内蒙古日报】12月27日,全自动智能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呼和浩特站前立体停车库建成并开始试运营。站前立体停车库位于新城区车站东街与锡林郭勒北路交汇处东南角,总用地面积3321.093平方米,建筑面积5287.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 济南老城附近,将新建一座停车楼。该项目名为“舜和立体停车场”项目,项目位于济南市市中区,顺河高架桥以东,金龙大厦北侧。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7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403.6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5089.1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314.
近年来,沈阳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截至去年,沈阳机动车注册总量达310万辆。“停车难”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阻碍城市品质的提升,影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去年起,沈阳开工建设了首批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
据了解,沈阳软件园停车楼、金山停车楼、白塔河二路三处停车楼于近日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沈阳首批建设的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全部投入运营,总计可提供340个公交泊位,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为周边市民新增4500余个小汽车泊位,有效缓解周边停车供需矛盾问题,改善提升区域内动
老城寸土寸金,停车难给居民们带来不便。今年,与驻地企业、商务楼宇、公园等社会单位共享停车资源,东城全区新增有偿共享停车位1051个,不仅让居民有地儿停车,也释放出不少路面空间,让市民出行更方便。热门景区前门周边,分布着大片平房区,乱停车一度影响了周边的交通秩序。
“车位少、停车难!”青云市集游人如织,景区火爆之下停车难题也日趋突出,但这一情况在近日迎来了改变。青云路公共停车场位于南明区青云路与环南巷交叉口,青云市集入口处。周边商超、居民区、办公楼、学校密集,停车压力较大,而立体停车楼的停车用地面积仅占传统自走式停车场的四分之一。
8月29日,在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603商业及停车楼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桩基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市首个综合能源服务站。603商业及停车楼建设项目位于襄城区盛丰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南,紧邻603创意园区及岘山国家森林公园。
“停车”是如今不少车主的共同难题。为帮助大家缓解“停车难”,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这不,一种超赞的新思路正在付诸实现!占地小、效率高酷炫又实用的沉井式停车库正陆续亮相各大城市。所谓“沉井式”,通俗地讲就是在地下挖了一口井,让车辆顺着电梯停到地下。
公交车“住”进精装修“小高层”,不仅可以停车,还能享受清洗和保养的服务。5月10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沈阳首座公交立体停车场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该停车场不仅有114个公交车停车位,还设置了保养间、洗车间,就连充电桩、通风系统等都妥妥安排上了。
好消息来啦!沈阳市首个公交及社会车辆复合式立体停车场大通湖立体停车场正式投入试运行停车场可停放51辆公交车和996辆小汽车大通湖停车场项目位于大通湖街与仙女河南路(细河北路)交叉口东北侧,总建筑面积35206平方米。
近年来,沈阳市紧紧围绕解决市民群众“停车难”,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努力增加泊位供给,聚焦重点停车区域、突破停车顽疾,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提高车位使用效率,让百姓出行更加顺心、舒心。记者从城建部门了解到,年初至今,我市已有六座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建成投入使用。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5月11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首个医院类智慧立体停车库——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全智能立体车库已投入使用,该项目也是目前成都市最大的全智能立体停车库,共计提供车位631个。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人流密集的高新区,是首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今天(8月21日)上午,西城区城管委在“交通大家谈”节目中介绍,今年西城区将按照计划推进5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计划新增立体车位1132个,预计可建成投入使用。作为缓解停车难题的重要措施,在北京的核心区,立体停车设施正在被广泛应用。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破解“商圈停车之困”——“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社会大讨论系列报道之三说到停车难,必然绕不开城市商业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圈,是居民们日常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停车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大家生活的幸福指数。
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自动泊车系统建设,实现北京市车辆高效停放和动态调度;制定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路线图,统筹做好“一网统管”;依托北京市多部门涉水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化数据协同共享……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专题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