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知道这一神圣而庄严的国名是由谁提议的吗?他在谈到国家时这样说,“讲到底,国家还是为个人而存在的,个人并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的。国家只是一个制度,一个工具。它除过为人谋福利外别无存在的理由。”
国名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三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国名随着历朝历代政权的更替而变化着。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话振奋人心,一时间这句话响彻九州大地。人民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1949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开始解放,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随着毛主席正式发言结束,在太平洋西岸,这样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史书上续写下了新的篇章。
前言: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在政协会议,经过一番讨论后,新中国的国名基本拟定。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心腹大将张治中站了出来,他对毛主席说:“主席,我认为现在的国名有些不妥,应该删掉其中的两个字。”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提出“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毛泽东致词之后,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在之后讨论中,张治中提出:“‘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