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0日讯 “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长退款维权不易的消费乱象近年层出不穷。据重庆电视台《大庆晚报》栏目报道,近日,刘先生反映,为了他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上网课方便,给孩子买了个平板电脑。
图源网络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昨日就近期受理的未成年人消费纠纷典型案例,发布了相关消费提示。 同安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张的父亲最近发现,儿子最近在学校旁的便利店购买了大量“奥特曼”卡牌,并且没几天就已经花掉了260元零用钱。
12岁女孩1年花了5万多买卡牌,某班级3/4的学生承认拆卡“上瘾”……近年来,随着集卡、拆卡、玩卡游戏风靡校园,不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小卡迷”,为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不惜花光零用钱,甚至去偷盗家人钱财。孩子们眼中的“万人迷”,却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刺。
和“80后”、“90后”集球星卡、英雄卡一样,现在中小学生也流行“集卡”,他们最喜欢的卡牌人物是著名动画IP“奥特曼”和“小马宝莉”。最近,警方发出预警,有人针对孩子对卡片的喜爱,利用集卡游戏诈骗,孩子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密码被骗子花言巧语骗去,损失惨重。
未料孩子在使用期间,竟用AppStore账号下载了名为《奥特曼英雄传奇》的游戏,并连续充值金额多达3万元,张女士发觉后多方联系,希望游戏运营方和苹果公司能够予以退款,但始终未能如愿。“未成年人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这些消费能算有效吗?为什么不能退?”张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父母外出打工,10岁的晨晨(化名)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郴州农村老家生活。日前,一笔600多元的消费记录,引起了晨晨爷爷的注意。他找来同村的年轻人帮忙看看,查到多笔转账系转给了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共1.6万余元。“晨晨爷爷67岁了,这是老人家辛辛苦苦种菜,攒下的一点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