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哲学中关于人类行动的根本性问题,涉及个体的选择、道德责任和世界的因果结构。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是否具有“真正的”自由意志,能够自主选择行为,还是所有的行为和决定都被外部因素所决定,从而不具备真实的选择性。
我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人只不过是老天爷的提线木偶,行使着老天爷的意志。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电极植入大鼠的脑中,就可以控制大鼠的行为,电流刺激它往左转,它就左转,刺激它往右转,它就往右转,在刺激它做一些平常不爱做的事情,它照样做,比如从高处一跃而下。
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他如何形成念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自以为掌控的部分只是在念头产生之后发生的,更何况很多人还没有这一个自我察觉的部分,可能在人生的几十年岁月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自己的念头,只是任其摆布。
自由意志从来都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哲学命题,鉴于科普本质,我尝试完全不用哲学术语回答,毕竟任何术语也不过是日常语言的概念提炼,我一直认为任何哲学理论都可以用人话说明白,希望大家也能听懂,因此产生的疑问大家可以留言来问。
本文原载于《环球科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撰文 埃迪·纳米亚斯(Eddy Nahmias) 翻译 黄翔审校 梁君英去年秋天的一个夜里,我躺在床上反复斟酌如何下笔写这篇文章。我构思出全篇的第一句话,还想着接下来的句子,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句子该如何安排。
编译 刘海平校译 雨遇自由意志论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做出行为、达成道德价值的必要而终极的基础。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神经科学家与哲学家主张人类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我们只是受潜意识的摆布,能自己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只是一种错觉。
近日,中青校媒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了一项有关“你支持开设恋爱课吗”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碾压性的支持态势一度引起热议。“恋爱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曾开设“婚姻与爱情”选修课,其后郑州师范学院、天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也都相继开设“爱情心理学”“恋爱学理论与实践”“校园恋爱公开课”“恋爱心理学”等指导大学生恋爱的相关课程。
我们所有思想都是以大脑为载体,通过生物电反应实现。在量子学诞生之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宇宙的所有演化都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决定了,包括我们的思想。量子学诞生之后,发现了微观的随机性,或许我们可以有自由意志。但自由意志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什么在支配大脑的神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