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唯一“官方认可”的诸葛亮“真身”墓就是这座武侯墓,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城南的定军山下,诸葛亮去世前曾立下遗嘱,自己死后要葬在定军山,此后历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祭祀诸葛亮,也都以勉县武侯墓为主,因为全国各地有多座武侯墓,比如诸葛亮去世的陕西五丈原就有他的衣冠冢。
中国的丧葬文化流传了数千年,在发展期间,王公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在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就在下葬的同时放入了各种各样的陪葬品,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引来盗墓贼,所以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陵墓不被发现,就设置了很多衣冠冢。
公认,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归葬汉中勉县。毕竟,勉县也是蜀国地盘,是诸葛亮治下的土地。比起曹操72疑冢之扑朔迷离,诸葛亮墓,算是清清楚楚。当然,这么多年,也不是就完全没人有过疑问。比如,说定军山的武侯墓,应该是在山上,而不是在山下平地的。说定军山的武侯墓,只是一座衣冠冢的。
《三国志》中写道,就连同样智勇双全的司马懿提起诸葛亮也感慨:“天下奇才也。“正文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死后不愿被人打扰身后清净,于是,他在建造陵墓的时候设计了许多机关,一旦有人强行进入,只要稍有不慎便会受伤,严重的甚至会丧命。据传说,诸葛亮将自己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也一并放入了自己的墓里,
《三国志》中也有记载,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意思就是诸葛亮原本中意的死后葬身之处就是今天陕西汉中的定军山。后来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汉中定军山“武侯墓其实是个衣冠冢”,那诸葛亮的真身到底葬在哪了呢?
来源:陕西日报勉县武侯祠正厅入口处,留存着各代褒扬诸葛亮的碑刻牌匾。 本报记者 陆晟摄五丈原诸葛亮庙内,诸葛亮衣冠冢前柏树森森。本报记者 赵晨摄渭河滔滔,西出鸟鼠山,东入黄河。这818公里的长河在泽被万家的同时,亦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文明之河。
说起岐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岐山臊子面。实际上,除了舌尖上的味道,岐山背后的历史文化,更值得品味。《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岐山,古称“西岐”,因“山有两岐(两枝的意思)”而得名,今属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