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通编辑|文史通前言八王之战(公元291-306年)削弱并最终结束了西晋(公元266-316年)在中国的冲突,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八王之战司马家族的势力是由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在晋朝崛起前的三国时期在魏国建立的。
所谓的“八王”指的是司马懿的第四子汝南王司马亮,第九子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楚王司马玮,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义,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之孙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懿另一个弟弟司马馗之孙东海王司马越,武帝司马炎弟弟司马攸之子齐王司马同等八人。
1862年11月,淮军先后收复了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扫清苏州外围之后。这时候,苏州城内的太平军有4万余人,其中郜永宽、汪安钧、伍桂文、周文嘉、范起发、汪有为、张大洲、汪花斑八王有2万余人,李秀成爱将慕谭绍光有一万余人,城外有七万多人。
八王就是剩下东海王司马越了,他也不是一个好东西,他掌权后,一如既往的诛杀忠良、排除异己,内外政局混乱不堪,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八王无休止的杀戮征伐,西晋的国力急转直下,匈奴等少数民族顺势崛起,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威胁着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