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导致历代王朝更迭、国家动荡的各种战争往往称为起事、造反、举义等等。到了晚清时期,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也苦于找不到合适词语来概括自己的反清行为,以至于常常只能以“造反”自称。
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只有列宁同志领导的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的含义,不是单纯的一个政权推翻一个政权,一个势力打倒另外一个势力。革命是需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制度上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11月初到神户,3人登陆买了一份日本报纸,见上面有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当年29岁的孙中山读罢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本人称我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可称革命党。
1895年10月30日,孙中山偕陈少白、郑士良三人,乘“广岛丸”号轮船离香港赴日本。航行了14天,才到神户。三人登岸后,购得一份日本报纸,见其中有一则题为“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的新闻赫然于目。孙中山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革命”和“继续革命”的话题在网络上曾经持续发酵。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一提“革命”或“继续革命”就会给戴上许多帽子,什么“极左”、“文革余孽”、“遗老遗少”、什么是想搞“二次文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