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沧源西行数十公里,有一处最原始、最自然的古寨,山峦环抱、茅屋丛立、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千百年的岁月流逝,这里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在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静静地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远方的客人,你为什么来到这里?
作者简介:白志红(1963- ),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政策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云南 昆明 650091);刘佳(1989- ),女,新疆阿勒泰人,昆明学院科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与发展问题研
佤族女人叶萍,从12年前开始种咖啡。她遭遇过霜冻,经历过质疑,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带着一个村子的女人找到自己的事业,走在云南咖啡产业的潮头。叶萍走出的一步,也是云南的咖农们共同走出的一步。在云南,咖啡产业被这一切彻底重塑了。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均来自可靠信源赘述在内容结尾。讲汉语、说普通话、流通钱币是人民币,教材都是汉字,我们说叫“中文”,他们说叫“华文”。军事制度也“模仿”、经济发展也靠华人,更是遭到不少观察家戏谑这就是个“山寨中国”。这到底是哪个地方,遭人调侃是“另一个中国”?“山寨中国”?
汉语、汉字是中国的象征,在中国之外很少有国家将汉语当作官方用语来使用的,但是在缅甸的佤邦却在使用,不仅说汉语写汉字,而且通行人民币,这是怎么回事?佤邦,与中国的云南省接壤,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追溯历史佤邦跟中国的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国家间也不例外。每个国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底蕴,就拿语言习惯来说吧,欧洲国家多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中国则是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但也有少数亚洲地区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佤邦就是其中一个。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等嘎拉村是典型的边境村寨,毗邻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因常年云雾缭绕,云海茫茫,被当地人称为“云上佤村”。受地理环境影响,“住房简陋、收入偏低、人畜混居,出行夏季扬尘十里,雨季泥泞寸步难行”是等嘎拉村前几年的真实写照。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孟连县公安局通过拉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三张网”,压实挂钩联系责任,引导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目前,全村21个村民小组公路实现100%硬化,小组串户道路实现家家通,人均纯收入达7760元,对口帮扶的141户528人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佤寨村民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心飞扬编辑|t引言有一个地方——佤邦,说它是当地人的“国”一点也不过分。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等嘎拉村是典型的边境村寨,毗邻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因常年云雾缭绕,云海茫茫,被当地人称为“云上佤村”。受地理环境影响,“住房简陋、收入偏低、人畜混居,出行夏季扬尘十里,雨季泥泞寸步难行”是等嘎拉村前几年的真实写照。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孟连县公安局通过拉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三张网”,压实挂钩联系责任,引导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目前,全村21个村民小组公路实现100%硬化,小组串户道路实现家家通,人均纯收入达7760元,对口帮扶的141户528人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佤寨村民过上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