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人生智慧,那么必然是人人都需要接受着哲学的洗礼,人人都应该学点哲学。而这些智慧,往往还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探讨的内容,甚至孩子们对于哲学的思考比很多成人更深刻,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没有清晰的认知,他们是出于最自然的思考,没有系统性。
原标题:怎样跟孩子探讨人生价值?——读《哲学来了!》李小毛厌学、迷茫、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你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表现?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曾经分享过他十几年的研究:现在的孩子很容易得上一种“空心病”。什么是“空心病”?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摄影 肖雨杨 吴枫12月13日下午,在“活在课堂里,转变更精彩”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第28届教育研讨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短视频博主“春游哥哥”牛钰走进政治学科的观摩课堂,与师生一起围绕着《敬畏生命》这一课题讨论交流。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通讯员 邱婕 李玲玲30分钟的互动被延长到70分钟,现场还排起长队要签名合影……5月8日下午,湖北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应邀到武汉轻工大学作讲座,因精彩的讲述受到同学们的热烈追捧,讲座变“追星”现场。
“老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北京某中学心理教师陈夏树,对不久前来找自己咨询的一名孩子印象深刻。这个初一的学生看上去稚气未脱,却语出惊人。今年是陈夏树入职的第6年,她第一次明显感受到,现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正在加剧。
编者按从象牙塔中的学术探讨到青葱校园里的成长点滴,从第一次勇敢地举起小手提问到毕业典礼上深情告别,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付出。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如同灯塔,照亮了求知者的前行之路。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她刚满17岁,班上年龄最小,却考了705的高分;她喜欢阅读,尤其喜欢侦探小说;她初中和高中就读南充高中嘉陵校区,喜欢学物理,崇拜杨振宁,却纠结于读清华还是读北大。她叫陈馨,一夜之间,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儿童哲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它以儿童提问为教学起点,以儿童在团体研究过程中讨论出的问题为线索,教师作为组织者、协助者、引导者,采用追问的方式推进儿童的讨论,进而寻找问题的答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年少时学过的一首诗,在某个时刻突然从脑海里跳出来,深深触动了内心?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重新读一首诗,忽然有了更深的感悟?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当下,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又该如何培养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