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纪,科学家将水杨酸钠进行了乙酰氯处理,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阿司匹林。一开始,阿司匹林被发现就是因为它可以止痛,后来人们发现它也可以在发热时用来降温,因此常被用来做镇痛缓释药物,可以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情况。
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由于具有确切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堵塞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它的临床应用已从早年的抗炎抗风湿转变为预防栓塞性疾病发生上来,并已成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流砥柱,比如被首选推荐用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正因为如此,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前几天有同事给我说起,阿司匹林肠溶片不可以用于退烧。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非甾体解热阵痛抗炎药的,为什么就不能用来解热退烧呢?主张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能用于退烧同事的依据是:说明书上没有。去翻看了下手头上的说明书(见下图),还真的没有。
目前,很多有心血管病的朋友在服用阿司匹林,大家都知道阿司匹林要伤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饭后吃。顾名思义,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在阿司匹林的外面穿了一件衣服,穿这件衣服的目的是让阿司匹林在胃里面不崩解,因为阿司匹林本身要伤胃,也就是说,我们要保证阿司匹林原封不动的从胃里通过。
来源:健康中国 一提到药物,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病。但药物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致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若药物使用合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若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仅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反而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