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在崇明的基地近日成功孵出近5000尾中华鲟宝宝。这是上海首次成功实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填补了该项技术在长江下游及长三角地区的科研空白。目前,首批人工孵化的中华鲟宝宝已经长到3厘米长,可以吃食物了。
来源:平安重庆 近日,重庆警方在2024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成功侦破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解救并放生1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 今年7月,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在涪陵江东菜场沱乌江干流附近经常有人在夜间非法使用渔网进行捕捞。
来源:【安康日报-安康新闻网】通讯员 杨稳 刘顺枫初秋时节,走进宁陕县皇冠镇朝阳村鲟鱼养殖基地,几名游客正在观看鱼池内百余斤重的鲟鱼,鱼群们在池内欢快畅游,看上去十分自在。皇冠镇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97.
来源:【重庆日报-新重庆】10月15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14日清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科研监测一次性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38尾,是自2021年以来,单日单船监测记录到长江鲟数量最多的一次。
“目前,全国仅有19尾长江鲟原种,其中18尾在四川宜宾,另一尾在湖北武汉。”6月27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随同“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采访团,来到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龙头镇官兴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探访中国唯一“部省共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
中新网宜昌10月16日电 (董晓斌 郑子叶)2024年下半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16日在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西坝江段举行,5万余尾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中国特有珍稀鱼类顺着4个人工“滑梯”分批滑下,回归长江。2024年下半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闫雯雯川陕哲罗鲑,也被称为猫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学界公认,川陕哲罗鲑是第四纪冰川的幸存者和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鲑科鱼类,自1998年起,在已知分布区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已多年不见活动踪迹。
青脚鹬。闽江河口湿地管委会供图近日,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了成立11年来的首次科考报告。报告显示,与2011年的科考报告相比,闽江河口湿地野生脊椎动物增加175种(其中鸟类71种、鱼类104种),维管束植物增加68种(主要为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邻近长江口海域,一艘正常作业的渔船16日意外捕获一尾幼体中华鲟。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合力救助,这条中华鲟已回归大海。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这里一直是长江鲟的传统栖息地和产卵场。”5月9日,记者和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检察院检察官王柳燕一同探访了长江江安段。顺着王柳燕手指着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座小岛将长江水一分为二。“竹岛内侧水流较缓,水面开阔的夹江天然水域,正是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场。
原标题: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行动启动中工网北京6月5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蒋菡)“2024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今天启动。本次行动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