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一凡“妈妈10年没买新衣,11岁儿子网上充2万”“男孩玩游戏充值2万,父亲连扇自己耳光”……这都是今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此类未成年人网游消费问题引发舆论关注背后,主要是面临着举证难、责任归属难划定等痛点,导致争议不断、维权困难。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的背景是,目前个别游戏企业对推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搞变通,还有大量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防沉迷系统,而矛盾最终集中在退费”《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近日,中国互联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该标准是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可用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解决,也可为相关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提供参考。
来源:【华声在线】未成年人网游充值咋退费?标准来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管理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明确游戏提供方和监护人责任比例近年来,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后退费难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把好未成年人游戏的“充值关”,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重要问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是游戏行业首个完整的消费管理规范。□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对未成年人的消费管理是该标准的重点,详细规定了投诉与退费处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申请退费的监护人,需要按照各自过错的情形承担责任。
“熊孩子”用爷爷手机疯狂“氪金”1.5万元;8岁小男孩观看游戏直播一晚打赏17万元……近年来,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状况下高额充值网络游戏所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责任到底该如何认定,双方往往各执一词。
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产生的消费和退费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官网发布通知,就《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该文件是国内游戏行业首个完整消费管理规范,也是首个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进行管理的团体标准。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钱能不能退?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
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后的退费问题。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参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网络平台利用免费提供的上网课渠道,向未成年人推广网络游戏,导致不少学生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消费。6月11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召开部分网游企业沟通会,推动网游企业建立涉未成年人退款机制。
本网讯 “您好,我是一名大一在校学生,在鼓楼电脑市场购买了一台组装电脑,但家人不同意,能不能帮我协调退款?”近日,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接到一起投诉。经了解,当事人不满18岁,用压岁钱购买了一台电脑,因父母坚决反对,希望能退货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