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絮语即使旧巢倾毁了,燕子也要在那地方盘旋几圈才飞向别处——这是本能。即使家庭就要分化解体了,儿女也要回到家里看看再考虑自己去向何方——这是人性。恰恰相反的是,动物和禽类几乎从不在毁坏了巢穴的地方又筑新窝。
在一些历史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道具上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词句。在一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这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家、舍、庐、寓,有着不一样的涵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现代开发发商建得的某某府一般指的是豪宅,仅是有钱人的象征。
在西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说:“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也有这样的说法: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养猪便成了家的标志。吊脚楼的一楼用来养猪所有
村落,又称为“村庄”,不同村落名字后缀各异。滨州市现有自然村5194个,常见的村名后缀有村、庄、家、里、堂、屯、集、寨、堡、铺、坊、楼、店、营、屋子、园子、庙、庵、观、洼、湾、沟、桥等,富有滨州特色的村名后缀有“道口”“山子”“码头”“屋子”等,这些后缀可不是乱写,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