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架桥的原型在电影《红嫂》中,有一幕令人感动的场景:沂蒙妇女搭人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八路军战士铺设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这一情节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着真实的原型。这个原型就是李桂芳,一个来自汶河岸边的东坡池村的妇救会会长。
智搭火线桥的“沂蒙红嫂”——李桂芳1947年5月,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打响,紧急关头,由李桂芳等32个沂蒙妇女用7块门板在汶河上架起的“火线桥”,保证了大约一个团的兵力从桥上通过,火速奔赴前线战场,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老人家,您41岁创办战地托儿所,抚养了41个革命后代,不,是80多个。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生下来3天。您对儿媳说: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致使三年中4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革命后代却都健康成长,真让人
刘知侠的中篇小说《红嫂》写于1961年,直到1997年,才按照小说的故事脉络,拍成了一部电影。在电影里,首次出现了红嫂与村里的妇女们,在解放军战士渡过湍急河水的时候,用家里的木板、门板,架在她们跃入在河水中的柔弱肩头上,搭起了一座人桥。
孟良崮战役中的陈毅和粟裕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陈毅、粟裕指挥的27万华东野战军,与蒋介石的王牌部队张灵甫的74师等45万人,在山东临沂蒙孟良崮地区进行了一场决战,并一举歼灭了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1947年,孟良崮战役即将打响,我军马上要将老蒋的74师团团围住,可就在合围这千钧一发之际,九纵队侦察兵却跑来报告:前方一条要道被齐腰深的汶河水拦住。原来,九纵队已与这条汶河水打过交道,可别处的水浅,战士们见状都毫不犹豫地挽起裤腿,趟水过河。
传承沂蒙精神,守护食品安全。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用身体架浮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今天,在食品安全这场没有硝烟的现场上,战斗着一群女畜牧人,她们爱岗敬业,舍小家顾大家,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呵护着食品安全,刘敏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