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家装了一个监控,主要是为了看小孩、长期不在家时防贼,然后就经常被家里老人劝,说“我看手机上说啦,家里可不能装监控,容易泄露隐私,快拆了吧!”很无奈,上网一搜,很多博主自己没有用过,就一直拿着隐私问题来博眼球。所以我萌生了要为家用监控正名、科普的想法。
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其价值与资本、技术、生产力等同,但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低估了数据的价值,忽视了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在人民网开展的 2023 年两会调查中,68.7% 的网民投票给“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我区大部分学校仍未开学,学生在家中上课学习。在家待久了,小朋友们、大朋友们难免想出去转转。检察官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送上一点温馨的提示。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一、案例: 1、网友A:“有天,我带着孩子在家附近公园玩,孩子一直跟别的小朋友玩。
数字化时代赋予我们便捷,也暗藏风险老年人作为数字世界中的弱势群体个人信息保护尤为关键分享几则真实案例,提醒家中长辈守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安全与财产谨慎对待陌生来电案例详情01李奶奶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有一次,她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她的银行卡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她提供银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他们多半情况下不是选择出门游山玩水,就是出去打牌跳舞,甚至于我们有些老人在退休之后,还会选择帮助自己的子女去看孩子,可是在有的时候,我们有些老人在退休之后,他们在闲来无事之余,就会选择去和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人在一起聊天说话解闷,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无聊时光,其实说实话,我们有些老人在退休后,选择通过跟朋友在一起唠唠家常和互诉衷肠等方式,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一点,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夸张,那么不妨看看前段时间国家对某打车平台的处罚公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项目,就是非法收集用户相册信息接近1200万条,而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肯定是不允许任何软件获取自己的相册信息的,但该知名打车软件却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用户相册信息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