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养老院通常服务于年轻人觉察自我、身心疗愈的需求。在观野青年养老院,住客和义工坐在院子里进行晨间冥想。(南方周末记者 陈荃新 摄)从北京乘坐大巴三个小时,穿过重重山脉,路过一个个施工现场,可以到达河北保定涞水县的一家青年养老院。
喝茶畅聊、露营烧烤、撸猫遛狗、种菜浇花……近日,“青年养老院”这一新兴体验在多个城市走红,引发关注与讨论。在西安,也有年轻人住进“青年养老院”,过上了别样生活。正在流行的“青年养老院”是怎样的形态?有些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去?8月14日、15日,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今年以来,“青年养老院”成为新生活方式,在国内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在苏州的东西山,这样的“青年养老院”也有了现实场景。一群年轻人来此,喝茶、种菜、晒太阳、摘果子……放下了手机,放慢了生活节奏,进入了所谓的“养老”状态。
最近,北青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多家“青年养老院”,发现这些所谓的“青年养老院”,没有一家具备养老功能。我们不禁好奇,前往“青年养老院”的年轻人,是群什么人?他们真是来养老的吗?又或是出于什么目的前去那里?27岁的小郭,是其中的一员。
“青年养老院 Please Lie Down”,在网络上时常能看到在郊外、风景区旁,或是随便一个很普通的院子外,挂有写着这样内容的横幅。从大理,到成都、杭州,这股“青年养老”的风似乎也“刮”到了北京。年轻人真的去乡下院子“养老”了吗?
前有大学生回家“反向操作”报旅游团,成为“团宠”跟团回家,现在又有年轻人旅游“反向操作”住进当地养老院。解锁当代年轻人节假日旅游新型旅游方式,不是住酒店也不是住民宿,而是住进景区养老院,包吃包住,出门就是景点!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多位行业领域专家观点碰撞 热议青年养老院及其背后社会效应青年养老院只是调侃躺平不能躺赢青年养老院系列调查之四陈明琨(90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史会元(85后):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工作者,心理学硕士刘一诺(95后):中国政法大学“人生实验室”发起人,
来源:【山水洲城记】提起养老行业从业者,不少人尚停留在“年龄大、学历低、女性为主”等刻板印象。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李冰心和团队一起开会“风拾光居”民宿内部“风拾光居”民宿附近的景色“万是屋”将青年养老院的招牌收进了店内“乡野计划”在村子里打造的露营地邢各庄村2022年的冬天,Vincent回到了老家广东江门,做起了自由摄影师。同时,他还把一座破仓库改造成了咖啡厅。
吴剑锋国庆期间,福州市国德老年康养中心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院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00后”田龙行与爷爷奶奶们一道,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在歌声中度过别样的节日。2023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田龙行来到养老院当社工。
日前,14个年轻人住进杭州滨江区一所养老院,“酒店标间”月租只要300元。去年,滨江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年轻人付较低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但每人每月助老志愿服务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他们可以与老人聊天、教老人写书法等。
自去年开始,杭州滨江区团委和民政局推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项目,探索养老改革新模式:面向全社会招募年轻人,养老院将一部分房间以300元的月租租给他们,而志愿者需要每个月给园内老人提供20小时的志愿服务。近日,浙江杭州滨江区的一家养老院“迎来”一批年轻住户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滨江绿康阳光家园是杭州市最大的共建民营养老机构。最近这个养老机构里却住进了年轻人,这可是有点罕见。元旦前后,有几个年轻人入住了阳光家园。他们有本职工作,下了班回到园内就切换角色,成了志愿者。而每个月完成至少20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就可以抵扣相应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