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中国大地,硝烟弥漫却又孕育着希望,这一年,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是告别过去、开创未来的关键一年,就在这一年的11月7日,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溃败已成定局,彼时的蒋介石,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不甘,来到了位于成都的黄埔军校,这座曾经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无数将领的军事学府,如今也弥漫着风雨飘摇的气息,面对着台下3000多名黄埔学生,蒋介石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试图重振士气,承诺将黄埔军校迁往台湾,继续培养“党国的未来”,现实的残酷和历史的洪流岂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军校,2024年,黄埔军校迎来了百年诞辰,两岸同庆。或许有人会问了, 黄埔军校,那不是北伐战争时期的老黄历了吗,现在还有?事实上,如今位于台湾省高雄市的陆军军官校,某种程度上,就被看作了它的延续。
孙中山长时期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后,给他留下痛苦的教训,尤其是作为孙中山曾经信任的部属广东军阀陈炯明,于1922年6月16日竟然在广州发动兵变,陈炯明派兵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当时孙中山几乎只身逃难,登上永丰舰,这一事件对孙中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部门、台军“退辅会”等机构却在想方设法“劝退”试图前往中国大陆的岛内“黄埔军人”。
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百年校庆,除了台湾方面高雄凤山陆军官校将有庆典外,大陆方面也有高规格纪念活动,一些台退将也将受邀参加。然而却引来了民进党的口诛笔伐,甚至威胁抓黄埔校友“问话”,恐吓不准参加大陆相关纪念活动。
16日当天,赖清德在主持校庆的讲话中回顾黄埔百年历史,一笔带过了黄埔师生历经的“东征、北伐、抗战”等重大事项,以及国民党从大陆“迫迁”至台湾岛的历史事实,演说中也未提及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蒋介石,随后不仅大肆宣扬“两国论”,还阴阳怪气地说台军“绝不能敌我不分,也不能敌友不分,更不能接受“‘首战即终战’的投降主义”。
黄埔军校是因为在广东省广州市的黄埔岛上,所以叫黄埔军校,实际上原来的名字就叫陆军军官学校,而且这个名字在台湾地区继续延续,在高雄的凤山,两岸在黄埔的后人,其实是非常之多的,对于黄埔军校培养的中国军事人才,肯定是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