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西北地区所以缺水干旱,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数千年历史上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过度的生态贡献。五千年的中华木结构建筑的文明发展史,尤其是数千年无数大大小小褚候国代代大兴土木建宫造园,乱砍滥伐对大西北原有林地的巨大破坏。
云南,总共拥有超900条大江大河,水资源总量排全国第三。然而,却花费了1245亿元,建设了大型水源工程“滇中引水”。面对如此情况,你可能会好奇:在水资源如此丰富的云南,为何还需要如此庞大的投资来引水?构筑水之梦的艰难之路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滇中引水工程。
根据水利部《2023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北京所在区域海河干流水系,流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近10年平均降雨量为47亿立方米,而塔里木河上游同样为1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中,近10年平均降雨量为81亿方米。
中新网兰州3月29日电(刘潇)“这是我家新建的水窖,最近到了接羔的季节,再也不用担心小羊们没有水喝了。”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村民哈德力别克说,对于牧民来说,羊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重要。
中新网义乌3月8日电(董易鑫 陈健贤)义乌水资源量仅占浙江省的0.8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一座“缺水”的城市如何让当地用水大户企业安心发展?全域分质供水成了当地高质量发展必经之路——保障工业企业不与民争水的前提下,再生水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水资本”。
中新网广州2月23日电 (记者 王坚)位于广州南沙的三民岛生活着数千人,他们大多通过沥心沙大桥(下称“大桥”)出岛。但大桥于22日因船只碰撞导致桥面断裂,搭载于大桥上的供水管道也断裂了,岛上民众的生活受到影响。事故发生后,南沙区政府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岛上民众生活。供水作业现场。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3日电 题:探访内蒙古千岛湖:从“砂石堆场”到“候鸟天堂”作者 张林虎 崔博群一场春雪过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黑河郊野公园千岛湖风景区内,晨光柔和地穿过河面雾霭,早已凋零的冬树结满璀璨银花,上万只赤麻鸭在水面栖息,宛如一幅国风花鸟画。
中新网银川11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曾因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劣,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而最近,固原市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名单,成为中国西北唯一入选的城市。
中新网陕西榆林3月13日电 (记者 党田野)记者近日从陕西省榆林市官方获悉,为解决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防洪体系不完善、水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该市积极打造现代化水网布局,全面增强城市水资源统筹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图为榆林市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
中新网太原4月8日电 题:治水兴水惠民生 山西做活“水文章”作者 杨佩佩 张馨 谭亮亮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吴村湿地,河水潺潺,候鸟不时掠过水面觅食嬉戏,“水量丰起来”在这里成为现实。原来杂草丛生的水滩地、沼泽地,如今变成了一幅生态新画卷。这得益于山西一系列的治水兴水措施。
中新社陕西富平6月22日电 题:母亲河的归来故事:从干涸断流到兴产聚人作者 王恩博 李一璠“家乡变化这么大,我想落叶归根。”家住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党雪娥多年前曾选择南下广东打拼,拨动她归乡心弦的是一样再普通不过,却又弥足珍贵的东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