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服圆庄11月14日,由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高山戏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陇南市武都区高山戏研究中心举行,省艺研所副所长周琪、省歌剧院副院长李天圣、省舞协副主席左丽、兰大文学院教授胡颖、兰州交大影视专业硕士生导师张哲等专家与学者和高山戏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我省特有的
正月初八,随几位摄影大师走进了位于甘肃陇南的武都,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的独特魅力。武都高山戏流传于武都鱼龙地区,是在当地民间说唱,歌舞表演,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高山戏的演出程式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
民俗盛宴 沸腾天水文\薛俱增秦风在兹,风雅天水。甲辰龙年春天,“天河注水”的天水因为一碗麻辣烫的爆火出圈,惹得四海同胞竞相前来打卡,体验天水麻辣烫如何让味蕾起舞,也探寻八千年文化底蕴的陇原“玉如意”,究竟还隐藏了多少流量密码。“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核心提示: 陕北乡间,悦耳的唢呐声从远方悠悠然而至,灌到每个人的耳朵眼里。瞥一眼周围的老人,微闭着双眼,仿佛徜徉在本土本色的草根民乐海洋中。睁开眼睛再看,一支虎气生生的结实后生组合的唢呐班子,正给前庄上娶媳妇哩,吹吹打打地进村了……陕北唢呐,就属于这片黄土地。
“此鼓只应凉州有 ,陇上难得几回闻 。有着 “ 中国西部鼓魂” 之称的武威 “攻鼓子” ,蕴藏着浑厚的魅力 。它的基本打法可以用四句口诀来概括,即 “ 双手胸前划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 ,上前踏地凭脚力 ,挺胸抬头身不弯” 。
户县北乡锣鼓是指流传在陕西省西安市的户县北部乡村的传统锣鼓。户县北乡锣鼓起源于唐代宫廷音乐,传承于宋元,自明代以来,在迎祭城隍活动中,户县北乡锣鼓得以充分的发展和交融,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艺术风格。是陕西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曾几何时,在悠远寂静的村野,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民歌小曲总会让凝重的空气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不经意间,民歌小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当我们意识到她的价值的时候,却面临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随着乙巳蛇年临近,72岁省级非遗项目寿州锣鼓代表性传承人罗西林这几天又闲不住了。他来到寿县文化馆,和几位老伙伴敲起寿州锣鼓,希望在春节的时候让寿州锣鼓再次在古城十字大街上响起。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自1979年开始,每年春节,寿州古城里的居民们都会听到罗西林和伙伴们的锣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