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过年的传统习俗,那是五花八门,每一项都饱含着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过年祭灶王爷这事儿,很多老人都说,这可比拜财神还灵呢!不过,祭灶可有讲究,下面这3点一定要注意。1.祭灶王爷,时间得掐准按照传统,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地区则多在腊月二十四。为啥时间不一样呢?
腊月二十三快到了,在民间腊月二十三可是个重要的日子。在民间,腊月二十三是祭拜灶王爷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灶王爷是传统文化中驻守家宅的神明,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把这一家人的所作所为去上天庭汇报,这一家人是被赐福还是被责罚,就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的结果了。
民生信阳视频号更多新闻资讯、直播尽在这里!《纵笔三首·其三》宋·苏东坡“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北船不到米如珠”这是写米价飞涨,苏东坡有点吃不起大米饭了,感觉米饭和珍珠一样珍贵了。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要两换,三不做,老祖宗认为两换是什么?三不做又是什么?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汇报一家人的所作所为,以此来评定这家人是该赐福,还是该责罚,所以人们特别重视腊月二十三这个传统节日。
今日就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在民间,这一天有着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祭灶神。而说到祭灶神,在民间也有这样一句老话说:“祭灶五宝摆上桌,蛇年顺利一整年”,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这神秘的“祭灶五宝”究竟是什么?祭灶又有着怎样的详细流程呢?
小年祭灶,那些传承千年的温暖习俗在岁末年初的喧嚣中,小年如同一道温馨的序曲,悄然拉开春节的序幕。南北各地,虽过小年的日期有所不同——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定为腊月二十五,但那份对家的期盼、对未来的祈愿,却如出一辙,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间。
袅袅炊烟,从古朴的瓦片屋顶升起,带着人间烟火气,飘向遥远的天际,千百年来,这股温暖的气息,不仅承载着食物的香甜,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位神祇,与这人间烟火息息相关,他就是掌管灶火的灶王爷。
小年,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通常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按照古已有之的传统,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虽然小年的时间南北不相同,但过小年的传统民俗基本都是一样的,都要进行“祭灶”“扫尘”等活动,尤其是祭祀灶王爷,是过小年必不可少的古老传统。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是很多小孩子都会的一首歌谣,说的就是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到了,这天就要祭灶送灶神上天了!祭灶神作为小年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那到底如何祭灶?几点钟祭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