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分析家庭农场的内涵、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条件入手, 以湖北省武汉市的家庭农场为例, 详细分析了5种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及其特点, 发现家庭农场存在土地流转障碍、融资困难、经营管理能力欠缺、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家庭农场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后继悄然新起的一种农业经营主体的新模式,主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等四个显著特征,农场主是所有者,劳动
相比之下,“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词,最早是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正式提出的,将其作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之一;并且在2019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规模
陈明福举例,经过摸索之后,村民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土”办法。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抱团发展,实现信息、销售渠道的功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然而今年又不同于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2月份,不少收购商无法进入村里,农产品纷纷滞销,这又迫使陈明福和村民
央广网长春10月29日消息(记者舒震)又到一年丰收季。在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的莲花村,金黄的稻田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人们正在忙碌地收割着稻谷,到处都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去年,返乡大学生周羿辰得知辖区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后,决定帮助父母一同经营家庭农场。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三农之本,源于农业,立足于农村,根基在于农民。大国粮仓如何拔地而起?离不开众多小农户,更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生生不息。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在许多他国家,家庭农场都已经成为农业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它们发展家庭农场的历史比较悠久,机制也比较成熟,本文简要叙述四个农业强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历史和各自特点。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之后,这一概念逐步被人们熟知并成为各类惠农政策的主要对象。
当前,农村土地分配使用关系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由于现代化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因劳动生产率低、市场适应力差等原因,已经与现代农业发展极不适应,很多农民因为专靠种地收入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日常花销需要,纷纷外出打工挣钱,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