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立秋过后,暑热减退,不少市民喜欢在休息时走进家门口的公园游玩。在欢乐的时光里,文明出游已蔚然成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傍晚,记者步入省会世纪公园看到,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干净整洁,文明游园的温馨提示语随处可见,引导市民游客爱护环境、文明出行。
排队候车时,请不要拥挤或插队,以免发生危险。请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或手机外放音量过大,避免影响到其他人。小孩不要在车厢内奔跑、玩耍、攀爬座位、手扶门框等,以免发生意外……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请不要出现这些行为!
近日,笔者乘坐一辆城乡公交车去乡下。车子开出不久,一名年约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就开始接听一个电话。只见这名小伙子旁若无人似的一边抽着香烟,一边大声地和对方聊着天,还不时高声大笑。邻座的一名老大爷叫小伙子轻声一点,不想小伙子竟凶巴巴地回了一句“关你屁事”,然后又接着高声打电话。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全媒体记者康冀楠报道 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然而,有不少人却遭遇了噪声困扰。 “有时候,在公交车上会遇到一些‘大嗓门’,特别是有些上了年纪的女士,聊起家长里短来没个完。
公共场所大声聊天、打电话,放开音量看视频、听音乐…相信这样的不文明场景大家以往都碰到过,但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欣喜地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已越来越少,轻声细语间体现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仅是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现象,如公交车、火车、饭店、图书馆、宾馆等等,都会见到这种不文明行为,很多人被这些噪音困扰过。
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上海地铁方面呼吁,共创安全文明乘车环境。置身公共场所,切勿大声喧哗,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养。这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也不会打扰别人生活,更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公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