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熊汉俊烈士被浇注在桥墩里”的传言,曾在媒体上有过报道,并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熊汉俊烈士牺牲的经过,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说他是“由于疲劳过度,不慎跌入了30米深的桥墩柱心里”“他的遗体没有取出来,于是在一位将军的主持下,全师官兵围在桥墩下,向这位战友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然后战友们满眼饱含泪水地用水泥将大桥紧紧地浇铸在了一起。
引言:古代人们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这是古代人关于英雄的定义,他们认为英雄之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腹中有深厚的谋略,能够处理好社会上的很多政务,从而运筹帷幄地,做很多事情。
如今的中国交通非常发达,公路线、铁路线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一些偏远的地方,也逐渐有了便捷的交通。如今距离熊汉俊牺牲已经整整48年了,每一个经过这段铁路的火车都会鸣笛30秒,那向这位英雄表示尊敬。
时间回到1968年,在浇筑7号桥墩的时候,工程出现了问题,需要前往维修,熊汉俊连着几天劳累,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但是为了抢修工程,他还是换上了抢修衣,来到故障点,当他走到其中一个落脚点时,失去平衡坠落在40米深的桥柱中,当时桥柱里面全是正在浇筑的水泥,战士们根本来不及救助,面对绝境,他朝战士们大声喊着:“等大桥修好了,来告诉我一声。”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势头迅猛,这离不开万千铁路人的流血流汗、不畏牺牲、默默奉献。可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方地势极其险峻,为了给这些地方修铁路,无数默默无闻但无比伟大的英雄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
1965年在修桥过程中,年轻的铁道兵战士熊汉俊因疲劳过度失足掉进了,正在浇灌的桥墩里,转眼就被速宁的混凝土掩埋,当时也急忙进行营救,可没有成功,他被永远注进了龙谷电大桥七号桥墩中,更让人心痛的是这样悲壮的事件,并非个例,在修建奇迹之路成昆铁路桥,30多万参战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仅攀枝花到昆明,不到300公里的铁路就牺牲了525人,可谓是一寸铁路一寸血。
说起“和平年代”,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蓝天、白云、阳光,孩子们的笑脸,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为此,在西宁到格尔木的路上,为了挖通全长四千米的隧道,因缺氧、透水、塌方等原因,有55名不到二十岁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