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近代文化名人】高剑父(1879-1951) 名仑,字剑父,广州番禺人,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最早尝试融合中西和东洋画法的先驱,代表画作有《东战场的烈焰》,著作有《我的现代国画观》等。
4月8日在辽宁省图书馆“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中拍摄的稿本《聊斋志异》。 新华社发 读书无止境,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书与书之间时常构成某种关联,它们跨越时空相互映照、呼应。寻找到这种关联,阅读的边界就会不断拓展,阅读者就会努力敞开胸怀拥抱广阔,拥抱世界。
【传统文论的当代回响】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作者:王树森(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
清代腾越州知州吴楷《重修龙江露桥碑记》记载:“龙江桥,创自前明弘治年间兵备赵公炯,寻废。嘉靖辛卯,兵备潘公润重建,以铁缆系之,《志》载《祭江文》,传颂士林”,“嗣于万历二十八年,州牧郑人和以行家言议,改罗武塘通乱箭哨,为新路。
自古以来,三峡是长江通航河段中最凶险,也是最精彩的一部分,犹如一夫当关,将长江劈成两段。三峡全长193公里,滔滔江水从重庆奉节县倾泻而下,由夔门天险夺路而出,两岸最窄处不足百米,向东流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11月14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张益唐教授授权转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全文转载了张益唐11月8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学术讲座中向北大师生和数学爱好者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在知乎平台上回答的网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