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个规定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三十初一不能回娘家过年,不能见娘家人!今天刷到有个友友说,她想带着儿子回娘家过年,这样就不会两个人冷冷清清的了,但是又怕家里哥哥嫂子,弟弟弟媳介意嫁出去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这样说法,已经在外漂泊了几年!
春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俗称“年节”,春节是由禹兴起的,约公元前2000年,禹带着手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新年开始,也就是春节的由来,直到近代时期,用阳历计年时,把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农村俗语“三十晚上无外人”,那出嫁
今天是正月初二,按照福州传统习俗,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夫婿也要同行。所以这天在福州又叫“迎婿日”。当然,一向注重孝道的福州女儿是不会忘记给父母和晚辈们带礼物的,以前是糖饼瓜果之类的手礼,现在不少人是直接给红包。老福州这天往往要全家照上一张全家福。
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夕”,每年年末,它都会出现在村子里,在村子里到处伤人,为祸一方,当地人都十分惧怕它,却也拿它没有办法。于是他们便向灶王爷许愿,希望灶王爷可以请一位神仙来降伏这个妖怪。于是灶王爷便请了天上一位叫“年”的神童,妖怪再次为祸人间的时候,神童用红绸吓退了妖怪,然
为什么回娘家只能是大年初二,回门时“三吃三不做”有什么含义?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又称“回门”。过年期间,基本上想初几串门拜年都可以,但为什么女儿回娘家必须要选择在大年初二呢,初一、初三不行吗?我们这儿初二回娘家还有“三吃三不做”的讲究,您都知道吗?
前言:小时候在老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过冬空,过年穷,七月十四没老公”,按照字面理解,意思就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平时回娘家没什么讲究,但冬至、除夕、七月十四这三天,出嫁女是不可以回娘家住的,因为寓意不好。
文丨京妈说。“大年三十一个人来住酒店,娘家不是家,这是我最后回来过一个年,以后不会再回来……”。昨天看到这样一个帖子,从小倒是听过这个说法,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尤其有兄弟的家庭,说是对家里的哥哥或弟弟不好。之前我老家也有这样的讲究,除了过年,八月十五也不能在娘家过。
前言又到了爸妈所在的浙南山村一年一度的辞年祭祀的时候,一大早天未亮他们就开始了祭祀的准备工作,我在现场给大家带来最详细的解说。准备工作干净整洁的八仙桌(贡桌)、一尘不染的堂厅地面,是对天地神仙、祖先起码的尊重。
如果家中还有晚辈,比如侄儿侄女等,免不了还要派上”利市“,压岁平安。当然主角是母亲,除了送年礼,还要把娘家妈叫到屋里面,悄悄地送上几百元钱,以备年后生活所需。这算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吧!母女见面,免不了叨叨些家常,比如生活上是否安定,收入是否富裕,姑爷儿是否待女儿很好,外孙儿是否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当中,免不了会送礼,像在我们赣北老家,有辞年一说,一般嫁出去的女儿,在过年的时候,要给娘家的长辈们,买一些礼品,或者是肉,这个就是辞年的一部分,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送礼。
□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尾牙(农历腊月十六)过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闽南年味也越来越浓。从腊月廿三开始,即进入传统的“小年”状态。出外人员陆续返乡,家家户户启动“忙年”节奏,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众多特色民俗,也在这段时间里带动“庆春”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