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行版的《水浒传》是否全由施耐庵先生亲笔撰写?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古本水浒传》的出现,让跟多人断定通行版百二十回《水浒传》的后五十回并非施耐庵先生原著,而是按照朝廷意愿进行了篡改——原本抗争到底的梁山好汉变成了向朝廷摇尾乞怜的软骨头,招安后更是甘做鹰犬,对江湖同道展开了无情的绞杀。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些疑问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近年来偶然间接触了禅学,再读《水浒》后,我才真正地恍然大悟,原来鲁智深的一生,就是一个参禅的过程。
在《花和尚鲁智深:“花”而不色,慧根极深》里面,我们知道,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之后上了五台山。之后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大闹”在笔者字典里只适用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见识过孙悟空那样的“大闹”,鲁智深在五台山顶多是小打小闹而已。
考察《水浒传》全书,“林”可以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让鲁智深一生兴起大风大浪的人物——林冲;其二,是鲁智深一生兴起大风大浪的地点——山林。“起”可以有三重意味:第一,起始;第二,出身;第三,发动或产生。基于此,“遇林而起”的第一个意思,便是“鲁智深遇到林冲,是其归于梁山缘分的起始”——在《水浒传》第七回里,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外,百无聊赖时,因为与林冲的父亲旧识,加上欣赏林冲非凡的武艺,两人结为义兄弟。
十万个读者的眼中,一定会有十万个《水浒传》。不同年纪不同行业不同阅历的人,总有不同的角度看《水浒传》。带着职场的角度去看《水浒传》,我发现其中隐藏了一个平平无奇的打工小天才,堪称《水浒传》第一“打工人”,这个人就是——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是梁山第一大侠,他的坐化让人十分惋惜,于是有人展开联想,说鲁智深临终偈语只是他金蝉脱壳诈死埋名计划的一部分,真正的鲁大侠一直在六和寺跟武松喝酒吃肉——朝廷给了武松十万贯赏钱,这些钱他们吃喝到八十岁也花不完。
梁山第一大智慧者,当然是花和尚鲁智深,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才给他取了这样一个法号,实际是自降辈分跟徒弟成了师兄弟。智真长老说鲁智深“日后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还真不是看重赵员外那点施舍。
鲁智深为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而且做事进退有度,也是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物之一,可是我相信大部分本人,并不知道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一位高人居然提前知道了鲁智深的一生,并提前给他写下十六字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