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哈扎男孩(左),头戴头发羽毛,准备一天的追捕据《每日邮报》9月20日报道,非洲的哈扎部落是地球上最后的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坦桑尼亚的荒野上,这个部落不但很少和外界接触,而且至今仍然以男人打猎女人采集的方式生活,他们用手工制作的弓箭狩猎狒狒、蛇、甚至是吃
他们饿了就把猴子当早餐烤着吃,这种传承了千年的原始烹饪方式,直接让这里的猴子纷纷收起了往日的锋芒。即便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平头哥,在这里也只不过是猎手身上的青铜小马甲,又或者是昨天抓到的那头爱装杯的疣猪鹏鹏,此时也被哈塔图几人无情地送上了烧烤架,而剩下的猪头也被索菲亚做成了烟熏腊肉。
他们的肤色属于东亚地区的黄种人,在长相上更是与中国人相似,这便是中亚的600万哈扎拉人。哈扎拉人主要居住地位于阿富汗中部,而与中国在外貌上的极其相似也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探究,人们都很好奇他们与中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与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图人和第二大民族塔吉克族这两个白人种族显著不同的是,哈扎拉人是典型的黄种人,一般的哈扎拉人的典型体貌特征是黄皮肤、脸平扁、高颧骨、眼眶较高、鼻宽度中等、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一眼看去和蒙古族人或者我国北方人很接近。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总统加尼已离开阿富汗,当天晚些时候,塔利班已进入首都喀布尔。2021年7月22日,我的阿富汗朋友扎赫拉在脸书上更新了一条新的状态,她引用了海明威的警句:“过去他们写道,为国捐躯是甜蜜与恰当的,而在现代战争中,你的死毫无甜蜜与恰当可言,你会像狗一样死得毫无意义。”
在距巴米扬大佛不远处,有一座废弃的喀拉库拉城堡,当地语意思为“哭嚎之城”。当地的哈扎拉老人说,因为当年蒙古军队到来时,成吉思汗的孙子在这里战死,所以他们在破城后进行屠城,从此这座死城就只剩下“哭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