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大多数人都买到过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的商品,小则十几块钱,多则可能上万或更多,但大多数人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由于产品价格不是很昂贵便选择了不了了之,这样做是不对的,反而纵容了骗子们继续行骗的动力。
此前本报曾作报道,有消费者称在某商场购买了16只标注为织物的阿玛尼手提包,经过鉴定实际面料材质为人造革。消费者张先生将该商场告上法院,要求赔偿。今天上午记者获悉,朝阳法院一审作出判决,张先生退还商场涉案的手提包,而后商场退还购包款27800元。
实物商品:您的商品信息页面材质或成份信息的描述与实际商品材质成份不符,存在虚标、质量缺陷等不合格问题,或者经消费者品质退款情况、维权情况、举报情况显示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虚拟商品:您发布的商品经消费者品质退款维权评价数据及其他商品特征等反应,涉嫌存在描述不符或质量不合格问题,品质竞争力低于淘宝同品类商品0服务效果与约定不符。
家庭装修本来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这里面的坑还真不少,反倒让人头疼起来。比如,合同有猫腻、材料“以次充好”、装修公司收了钱,人却跑了,这都是常见套路。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在家装中遇到糟心事,他没想到,自己千小心万小心,最后却在不起眼的辅料上入了商家的坑。
每逢过节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礼尚往来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礼品的选取也是很讲究的,不仅仅高端大气上当次,更要货真价实!一些不法分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呢?一、消费者买到假货,可以行使哪些权利?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丹萍 通讯员 张静吟短时间内网购多套“真丝睡衣”,再将睡衣送检测机构检测,以睡衣检测质量问题状告商家虚假销售,诉至法院要求商家给予三倍赔偿。日前,泉州洛江法院审理了一起这类案件,并依法驳回诉请。
“双11”“狂欢618”等网络购物狂潮来袭,当直播间主播打出“最后一百单”“全网最低价”的招牌,以网络直播形式实时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展示、解答,在丰富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河南省信阳市的曹某通过某电商平台搜索到某服饰专卖店,经查看该店公布的商品参数信息后,下单购买价值299元、充绒量为100g(含)至150g(不含)的羽绒服一件。但曹先生收到服装后,发现标的服装充绒量仅85g,与平台发布参数不符。
□ 法治日报记者 王莹□ 法治日报通讯员 金晶每逢“6·18”“双11”购物节来袭,直播间就成了卖货主战场。个别直播间主播为了“吸粉”“卖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由此引发不少消费纠纷。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