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在时下是个热门话题,其内涵意义有许多解释,但总的倾向是:“五服”是指吾辈人,也就是五代人,以自己为参照,往上是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为上“五服”;往下是子、孙、重孙、玄孙,为下“五服”。上下“五服”合起来就是“九族”。有人创作出“五服九族图表”,网上到处都是。
中华民族是最注重传承的民族,几千年薪火相传,种族与文化不仅未曾断绝,还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自父系氏族开始形成的宗法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崇宗敬祖成为中国人一项重要的的思想追求。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诞生了相对完备的宗亲体系。
人类从开始聚居,就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渐渐的形成各种宗族关系。比如那“五服”、“六亲”、“九族”、“祖宗十八代”他们都是代表关系什么。五服在我国,同姓同宗的人,按血脉传承的顺序,也是有亲疏的分别。同姓的人陌生人刚认识就有说,我们五百年是一家,来拉近彼此关系;近的有兄弟姐妹。
“五服”一开始是丧礼概念,标识丧服的五个等级,即斩縗、齐縗、大功、小功、缌麻。丧服的材质、做工、款式、套式都有区别,据以分亲疏、别贵贱、立长幼。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将五代以内的血亲关系人称为五服,超出的,为出了五服。丧礼是宗法社会制度的基本构成,而丧服制度是丧礼的核心。
现时生活中,“带孝”是丧事活动的普遍要求,全国各地都是。丧事“带孝”是民间俗称,丧礼文本的规范称谓叫“丧服”。丧服是用于丧事的特定服饰,以表示对死亡的禁忌和逝者的尊崇。通常所谓“五服”,最初意义就是丧服的五个等级,即斩縗、齐縗、大功、小功、缌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