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广播连续剧《太行奶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就是太行山区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
左权县,一个以将军英名命名的县城,遍布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英雄运筹帷幄、奋勇杀敌的红色足迹;浸染着鏖战太行的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寄托着老区人民对以身殉国的左权将军以及牺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众多先烈的不尽追思。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1日讯 10月11日上午,“太行奶娘”赵引弟的孙女董田香从山西赶来济南,通过一张画像,“见到”了自己的奶奶。“太行奶娘”是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们曾用甘甜的乳汁呵护着八路军将士的后代。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驻扎地。扫荡过后当村子恢复了平静,望着满目的疮痍,赵引弟像发了疯一样,朝着自己的家跑去,她一边跑一边念叨着“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然而,跑进屋子,看到的却是倒在血泊中孩子冰凉的尸体,赵引弟一下就瘫软在地上,这一倒,这位太行妈妈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10月12日晚,新编红色经典壶关秧歌音乐剧《一个孩子二十八个妈》在潞安剧院首演。该剧是壶关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确立的本色、红色、绿色“三色”中的红色剧目,对于激发全县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彦涵与妻子白炎)1941年,阴历年的春节已过多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但由于战争年代武乡县北上合村的街道上行人很少,都钻在家里不轻易出来了。在村中河坡儿(地名)的一户姓梁的农家窑洞里素油灯却亮着,但光度很微弱,女人高焕莲对男人梁二成说“把灯拔亮些,人家来了黑灯瞎火的。
本报讯 为纪念左权将军殉国、辽县易名左权县“双八十”周年,将太行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血脉赓续好、红色基因传承好,8月6日至7日,大型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再次走进山西大剧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展演活动,用红色剧目弘扬正能量,以红色故事激发原动力,凝聚起三晋儿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