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 “找”理财产品。这个不难,我们熟悉的银行的APP上大都会有。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不同银行的产品介绍页都默契的在显眼位置标出“业绩比较基准”呢?它和预期收益率是一回事吗?业绩比较基准是指管理人对理财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
资管新规后,净值化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银行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需自担风险随之而来。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约定年化收益”“预期年化收益”等说法早已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7日年化”“上期年化”“业绩比较基准”等多种专业术语,说明较为晦涩难懂,展示的过往业绩期限不一,有测算的绝对值,也有区间数值。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6月27日起正式开始施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理财销售新规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业绩比较基准”的测算依据,更加直观地向投资者说明了“业绩比较基准”并非预期收益。
年化收益率是在知道某个区间收益的情况下,假设其他时段也能取得同等收益,继而推算出的一年收益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A向B借了1万元,在没有承诺利息的情况下,半年后还了1.04万元。那么B的半年收益率=(1.04-1)/1=4%。
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对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下调,调整客户心理预期,调整幅度从10个基点到85个基点不等。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分析人士表示,业绩比较基准是理财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的灵活调整,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净值化转型之后,“业绩比较基准”逐步取代“预期收益率”成为重要投资参考因素,选择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和预期收益率又有什么区别?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使用这个指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