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天心在长沙常住了一年,第一顿饭就被香干迷住了,绵软,嫩滑,油润润的,但也够辣。外地人吃湘菜,像嘴里含了座火焰山,于是大口吃米饭,不时被霸道的辣味呛住,便使劲喝水。也许是长沙水质更纯净,也或许是豆子更饱满,也许只是长沙手艺人的秘而不宣的不传之秘。
年轻时看到这事儿,我也是觉得饶有兴味,并过度解读:人瑞兄面对无妄之灾,不惧不怒,果然“真名士而自风流”!掩卷拍案,不由得对此番忘我境界心驰神往。然而查《清稗类钞》,原文应是“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书信检查的紧,估计金先生想想也没什么可说的,不如戏谑罢。
不读不知道,关于豆腐的争议从滋味、做法、美学、习俗到俗语皆大有学问,妙趣横生。结尾的两段他是这样说的:“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罗亭》,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今夏杭州的高温天累计达到60多天,报纸上说,今年是1951年以来高温日数最多的年份,走到太阳底下,是火燎般的感觉。出了伏,到白露,秋老虎还在肆虐,不肯消停。天热胃口差,花生成了厨中日常,成了餐桌上的顶梁柱,解暑喝红豆花生汤、南瓜花生汤,过粥有西芹花生米、椒盐花生米。
(视觉中国/图)真正参透生死的,我知道且极佩服的人有金圣叹。金圣叹快砍头了,还悄悄地向儿子传授最后的秘诀,一、咸菜与黄豆同嚼,味同核桃。二、豆腐干与花生同嚼,颇类火腿。切记!A味觉与B味觉的叠加,会产生C味觉。上海著名作家沈嘉禄也曾撰文说,喝老酒,以猪油渣下酒,很像火腿的滋味。
明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在临终前,曾留下过一段遗言,其中交待了“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这句话在语境上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意味,后来到了爱写吃东西的汪曾祺那里,变成了“花生米和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
这些年川人的下酒菜陡然丰富起来。花样繁多的下酒菜让人应接不暇,卤鲍鱼和麻辣兔头争奇斗艳,爆炒田螺和蒜蓉小龙虾新老之争。时间如果倒退二三十年,四川的酒客们又喜欢用什么东西下酒呢?之所以说“下酒的东西”,而不是“下酒菜”,是因为有些下酒之物确实不能称之为“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