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蕃滋百谷成,报神之赐何终极。问农当年未生树,此树之神何所附。”——《神树词》宋·释文珦。最有力的说法来源于古老神话,相传女娲在河洛地区造物,每天创造一样生物,从初一到初七分别造出鸡、狗、猪、羊、牛、马、人。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日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这是《清嘉录》中引用的蔡云描绘苏州人正月初五接财神的诗句。咱们中国人崇神,也十分钟情于财神。有传说认为,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之日,当天也是财神的生日。所以,正月初五接财神,在民间也有其较为普遍的风俗习惯。
苏曼殊《遁迹记》:"摄化顽愚,尽超冥界。"冥界指阴间。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较早,《山海经》中即有鬼国的记载,称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蟠三千里,其枝问东门叫鬼门,为万鬼出入的地方,门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
大年初五,民间称为“破五”,也就是“赶五穷”,破除过年期间的一切禁忌,迎财接福。在民间,大年初五,“送五穷”,是农耕时代,人们期待幸福美好生活的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期望,那你知道“五穷”吗?
转眼间,时间走到了正月初五。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又称为“破五”,意味着农历新年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除。正月初五来临,民间往往要“送穷”,“接财神”。在饮食方面,很多北方人会吃饺子。诸多习俗,寄寓了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是唐代诗人姚含有关“送穷”的诗句。据说,我国民间“送穷”的做法始于汉代。照此说来,“送穷”也可谓是历史悠久了。中国民间崇神也重神,哪怕是受人厌恶的“穷神”,也要想出一个有仪式性的办法,尽快妥妥地把它送走,以求宽心和好运。
“大年初五财神至,喜禄春风进万家”,正月初五是迎财神的吉祥日子,老一辈人常会称这天为“破五节”,破的意思是打破和破除,也就是说在春节前几日不能摔碎东西、不争吵、只能说吉利话、不倒污水等诸多禁忌等过了初五这日就能全部破除了,不必再小心翼翼的行事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