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会期刊《有机化学通讯》上发表了新成果,从海绵放线菌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 SCSIO 40065中发现了两个具有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新颖硫代稠环生物碱类化合物dassonmycins,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具有罕见的6/6/6/6多环稠合萘醌哌嗪硫代吗啉新骨架。
多年致力于土壤微生物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北极端生境放线菌生态、资源及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连作引起的土壤生物退化机理及微生物修复等方面,发现了多种作物连作引起的土壤生物退化的微生态机制,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土壤生物退化微生物修复思路、原理及技术体系。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猛带领的高通量编辑与筛选平台实验室,与天津科技大学教授花尔并团队合作,开发了基于全细胞感应菌与生产菌共培养的液滴微流控筛选方法WELCOME,首次实现了次级代谢产物导向的放线菌高通量筛选。
放线菌病俗称“大领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牛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头、颈、下颌和舌上发生放线菌肿,其他动物如马、猪、人也可感染发病。(一)病原本病的病原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团队(ID:zsgr2020)在我们的口腔中,生活着约600多种微生物,他们多种多样,有细菌,真菌,也有病毒。其中,尤以细菌最多,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等。正常情况下,它们和我们和平共处,并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