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有种病,一直被提起,从未被科普。主要是因为这种病,比较罕见,很多妈妈可能不知道。所以,科大大希望:看到的妈妈,都能看完,并且转发出去。它就是——川崎病!这种病与感冒相似度极高,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且发病急。发病初期,宝宝常伴随着高热,有时候甚至连医生都误诊。
受访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童强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本来健康活泼的孩子,怎么住了个酒店,就生病了?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9月初,上海的袁女士带孩子入住上海金桥海昌企鹅万信酒店,离店后第二天,孩子就因高烧、淋巴结肿大住院,被医生诊断为川崎病。
小孩子容易生病,尤其容易感冒发烧和得各种疹子,湿疹、口水疹、热疹,生病的次数多了,爸妈们都很淡定了,但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有一种疾病,发病初期与感冒高度相似,也会有出疹子的表现,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且发病急,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它就是川崎病。
☆ 所有川崎病患儿,出院后需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随诊计划:所有川崎病患儿出院后均需定期随诊,随诊时间为病程30天,60天,6个月,1年和5年,根据病情及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凝血、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超声、运动负荷试验、冠脉灌注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我的孩子感冒服药几天了,怎么还在反复发烧呀?”近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重庆市民玲玲抱着孩子焦急地询问。2岁的小孩,5天前开始出现高烧症状,妈妈以为是感冒发烧,便给孩子服用了抗生素、退烧药,但高烧仍持续不退。
入院当晚输液体和第二天、第三天,孩子的体温恢复正常,但在第四天输液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手指出现肿胀,体温又回升到37.4摄氏度,高温在38.1摄氏度,部分化验指标异常,如杨梅舌和口唇干裂,皮肤开始出现脱皮现象,心脏彩超并未发现冠状动脉异常。
男孩小喆1岁,连续六天发热39摄氏度,家人自行给予服用抗菌消炎、退烧药,可始终不见好转,就诊于医院儿科,被诊断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经过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悉心护理,现已康复出院。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9月2日正是泉州幼儿园小朋友正式上课的第一天。然而,泉州3岁的东东(化名)此刻却躺在病床上,没办法与小伙伴们见面。就在10天前,东东突然反复发热,妈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不料到了后面,小家伙口唇皲裂、眼睛发红、泛起皮疹,状态越来越糟。
随着疫情的来临,川崎病这个名词也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那么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前几天有个家属打电话说:我孙女发热一个多月了,做了所有的检查都没问题,听邻居说她家孩子就是发热控制不住,后来你诊断的川崎,很快就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