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张载提出了“十戒”等家规,制订了《东铭》《西铭》等学堂规范,以深厚的儒学修养和勇敢的创造精神,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和家训文化,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大学心读 四是不同于朱本《大学》对原始儒家文化精神的理解,恢复了先秦儒家人本伦理哲学、民本政治哲学、生本教育哲学的本质。五是不同于对“格物致知”的解读。程朱理学的解读是:研究万物之理而寻求真理。这种解读,导致民国时期把自然科学都称为“格致之学”。
作者:赵馥洁(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学术使命,也是张载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其中的“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社会指出前进的方向,为人类描绘美好社会的蓝图,并探索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途径。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的《横渠语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不仅是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精神标识,而且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张载所建构的规模宏阔的思想学说、民胞物与的博大胸襟、刚勇不息的为学风格、笃实践覆的做事风格,是理学得以延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志士习惯以这四句表达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对此佛家完全赞同,但因站的角度不同因而有了新的内涵,目的都是一个;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之间之所以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源头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