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评测的相机是1932年生产的禄来福来Rolleiflex双反相机,这台相机是禄来福来Rolleiflex系列的开山之作,奠定了后续一系列禄来福来Rolleiflex系列相机的基础,包括大名鼎鼎的3.5E、3.5T、2.8F等经典名作,均由次肇始。
有段时间没介绍双反照相机了,今天就介绍国产的海鸥4A-107双反相机吧,该机是上海海鸥照有限公司在1982年前后生产的,应该是在海鸥4A-105双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谓“双反”相机,全称为双镜头反光镜取景式相机。这种系统包含两套联动调焦的焦距相同的镜头。
根据庄克明老师《中国照相机》的介绍,“4A103是上海照相机厂1982年生产。该机是在海鸥4A-1型相机基础上增加了闪光灯热靴,镜头改为三片三组柯克式。后期生产英文商标机型、底盖锁亦改为塑料压圈”,而海鸥4A-1的生产时间则要追溯到1968年底了。
王琛影像博物馆藏品“Univex Twinflex” 是一台造型独特的双镜头反光相机名,由美国“Universal Camera Corporation”在1939年制造,至今约八十年了, 仍保存完好,还带有完整的包装盒,外壳有些许的使用磨损痕迹。
在使用胶片拍照的年代,中国有一款让人特别项目的相机,就是海鸥双反相机。它生产周期长,产量大,不仅内销(需要票证),也供外销赚外汇,绝对是中国相机的佼佼者。那么海鸥相机你家有吗?你家的海鸥相机具体是什么型号你知道吗?
80年代,物资匮乏,在我记忆当中我们家有一台长方形的照相,每年全家去公园玩的时候父亲都会拿出来照相,由于那时候很小,我不记得父亲是在我几岁的时候买的,只记得后来上一年级的时候问过父亲,父亲告诉我80块钱买的,上一二年级时候,这台相机记录了我美好的时光,每次拍完照,我都和父亲躲在厕所里面,拿着一个老虎牌的手电上面蒙两层红布,再加上几个盘子冲洗胶卷,把胶卷冲洗好,然后用自制的曝光箱印照片,裁花边,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真是无忧无虑,让人时常梦回。
记得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组织去青海外拍的活动中,一位老师拿了一部双反相机Yashica Mat 124G,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款相机,刚开始印象不是很深,这位老师给他的相机起名“气死哈苏”,那次旅行大部分人拿的都是135相机,只有两个同行拿120相机,一个是Yashica Mat 124G另一个是玛米亚rb67,至于我那时候太崇拜亚当斯,唯独我拿的是骑士4X5相机,当然也拿了FM2,故事到这里差不多就这样了,拍的卷都是卡达VS合EB,回去冲洗完了以后,我看到Yashica Mat 124G“气死哈苏”出来的底片,色彩,锐度真的很好,从此就关注了这款相机,当时20年前,这款相机二手售价在800-1200之间,现在二十年后价值在2200-4000之间吧,下面就说说他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