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郭邱磊)8月22日下午,参加“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的记者们享用了独具风味的彝家特色美食。彝族三弦响起,热情的阿细姑娘为我们献上自酿的包谷酒,唱着清脆动听的阿细敬酒歌,再搭配上农家自己腌制的腊肉,真正的土鸡蛋,山林村郭的新鲜野菜,大快朵颐。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罗婺火把节仪式 武学成 摄点燃篝火祈福来年 花云 摄作者 李绍德 武定县委宣传部 李茂森 武定县彝学会会长彝族人有“生在火堆旁,死在火堆上”的谚语,他们对火有一种特殊感情,而彝族人的火种则来自一个叫“火塘”的地方。
在毕节市大方县,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建筑——贵州宣慰府。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彝族的过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踏入宣慰府的大门,仿若穿越时空,走进了古代彝族的辉煌岁月。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具有浓郁的彝族风格。
编者按:这里是火的民族、这里是火的城市和乡村。从禄丰侏罗纪“生命之谜”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足迹,从“老虎笙”“大锣笙”到彝人古镇的左脚舞狂欢……“人类故乡·中国火城”楚雄正张开双臂,迎接火把节的到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最为盛大的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