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豪 清明祭英烈。这一天,山河同悲,全中国人民发出同一种声音:致敬英烈,告慰逝者。 疫情期间,亲人的不幸罹难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这不仅是心理治疗专家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尽己所能为失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绵阳,地动山摇,山河失色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缅怀在那场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逝去自己12年了,12年了,好像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一样岁月抹去满目疮痍,抹不去疼痛记忆。
11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学期刊出版社获悉,该院心理卫生中心张伟团队于近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BMC Medicine发表文章《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韧性中的皮层形态变化及其相关的转录组特征》。
大量传统的PTSD的心理病理学研究以潜变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结构,并探究这些不同症状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其它心理健康因素的关联。随着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被引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近些年出现了大量针对PTSD症状网络的研究。
因儿子在校园内意外遭遇车祸而亡,悲伤的母亲随后跳楼自杀。谁曾料到发生在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的一起令人悲伤的意外事故会发展如此到悲惨的境地?#媒体人周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始料不及的人间悲剧是有可能经常发生的。
PTSD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的缩写,即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在创伤之后(心理和身体创伤) 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变大,心理失调混乱。PTSD患者主要有四种表现:1️⃣闪回:某些场景会导致痛苦记忆靈新浮现在眼前。
由于网络的普及,如今许多人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词并不陌生,许多人也常在互联网上表示自己对某件事“PTSD”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呢?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二科的副主任刘希华医生对此作出专业解释。
随着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这种精神疾病名称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词汇,近几年常有人称因为某事自己PTSD了,比如“上班上到PTSD”。上班真的会导致应激吗?真正的PTSD患者表现是怎样的?如何判断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患上这个病?确诊后我们又能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