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记者/李爱 实习生/鲍歆珂 今年春节,戴晓磊将依旧一个人在北京度过,这是她第七年一个人过年。 2014年,她因无法忍受丈夫的家暴行为而提出离婚,后经过两年诉讼得以实现,但她并未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杨灿 刘园园 韩静雯“你们的报道对我帮助是巨大的以前我根本没办法取证 说了别人也不相信现在我终于不用再向任何人解释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 事实就是这样”“孩子看了报道才知道我一直在找他以前以为我不要他了看完视频之后他就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们以后都一起生活再也不要
5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在回答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离婚案件时,可以将抢夺、隐匿子女的行为作为判断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不利于子女抚养的因素。
——她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作者:一支懒腰 首先,代孕天理难容,谁支持代孕谁终将受到代孕的反噬。弃养子女的父母触犯法律不负责任,应该受到制裁。其次非郑爽粉丝,我只说我的观点。微博有个话题叫"紫丝带",里面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被抢走藏匿孩子的妈妈。
“紫丝带妈妈”是一群与孩子被迫分离的妈妈们组成的维权群体。主要负责人朱莉告诉我,“紫丝带行动”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推动,影响到全球超过35个国家的国际性反暴力运动,借用这一标志的中国“紫丝带妈妈”们,她们的孩子被孩子的父亲暴力抢走、藏匿,导致母亲无法与孩子相见,更谈不上享受抚养和探视的权利。
南都讯记者吕婧实习生王靖茸通讯员王念 刘颖清 “抢不到孩子等于失去孩子”“离婚后,抚养权是一个人的”……这些错误的法律认知,常常导致父母双方在离婚纠纷中抢夺、藏匿子女,成为家事案件审判中的难点问题,也形成了“紫丝带妈妈”群体。
视觉中国供图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4月30日截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回应了婚姻家庭中的不少热点问题,如“假离婚”、财产分割、房屋赠与等。
121次飞行记录,办受理100多个案件,平均每3天开一次庭,这是郭小明2023年的“数字总结”。家务事繁琐、流程漫长、回报率低,对很多律师来说,专接抚养权案是“性价比”极低的,即便是接,他们也更倾向于关注财产分割的金额。
郑志娥一夜无眠。2021年1月29日凌晨4点12分,她给新时报记者发来消息:我的孩子回来遥遥无期了……这一切要从两天前说起,27日,郑志娥收到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法官回复:明天下午2点在法院交接女儿。这是她第二次向法院申请抚养权的强制执行。
她们生育孩子、抚养孩子,却因婚姻不幸,孩子不在身边:有的取得了探视权,对方却不让见;有的取得抚养权,孩子却被抢走藏匿。而抢夺者,往往正是她们曾经的丈夫、孩子的生父。她们的孩子没有被拐卖,而她们却一直在“找孩子”的路上,她们称自己为“紫丝带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