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来天津,每次来天津也是匆匆来匆匆过,没有过多的停留。这次带着儿子一起出来,所以路上停留的时间就久了些,儿子长这么大,跟他长时间出来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人到中年的我,特别享受现在的亲子时光,陪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而我此刻也是最需要的。
在天津工作、天津生活,每天8点多出门,5点多回家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周五了,今天在天津上班,天津生活。8:18到达地铁站,还有两分钟来车,走到最后一个门口,在这上车等着换6号线。到了著名的红旗南路这一站,人可多了,再等车2分钟。
天津人说话好玩,那是出了名的。有人说,天津人是天生的捧哏选手;也有人说,天津“人均曲艺大师”。这声调有趣、自带幽默因子的天津话,是怎么来的?为何它不像近邻的北京话、河北话,反而更像千里之外的安徽话?天津人为什么爱用“嘛”,这个字怎样用才最有灵魂?
来源:平安天津徜徉津门故里 对话哏都人民你会发现这里的构造大概是60克的幽默诙谐40克的开放包容还有上百吨的“嘛钱不钱的 乐呵乐呵得了”身临其“津”感受“津津”有味的熨帖与松弛让你的内心回归放松不再紧绷悠长假期涵盖的快乐多姿多彩松弛让人们回归惬意的状态天津的松弛感可以非常具体喂饱
“我不是大爷,我是掰掰(伯伯)。”近日,一跃而下的天津跳水大爷们成功在社交媒体“一跃而起”,成了流量的新宠儿。过去甚至不会引起天津本地人侧目的“野生景点”如今成了汇聚天南海北,就差“卖挂票”的欢乐场,其中甚至还有外国友人的身影,海河上的狮子林桥、北安桥等地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景点。
在深圳街头,走得慢是一种原罪,效率和生命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不过到了天津,似乎只有医院抢救室里是紧张的,大夫还会在术后安慰家属,“老爷子精神头挺好,非要下手术台和我拜把子,让我摁台上了,没事没事,《托妻献子》播完了就出来。”
中新社天津10月6日电 题:追求情绪价值 “松弛感”城市“轻出行”流行作者 张少宣 王君妍 王在御“‘双节’假期期间,我带了8场Citywalk(城市漫步)+Photowalk(行摄)漫游解放北路的活动,其中有来自上海、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游客,也有天津本地人。
新华社天津1月20日电 小年将至,年味渐浓。津门户外寒风料峭,千年古镇杨柳青的一间画坊里,杨柳青年画霍氏第七代传承人霍树林正专注凝神地在为年画《莲年有馀》上色。墨色晕染间,一个喜气洋洋的胖娃娃跃然纸上,一眸一笑中饱蘸着对新春的美好祝愿。
脚步铿锵行至岁末2024天津在高光中雄姿英发在瞩目中阔步前行智博盛会、天开周岁、金融惠津、央企落户、天马鸣枪、文旅火爆……这些要事、大事、喜事、好事印刻进时间的长卷里也浸润到网络的代码中这一年,天津依旧是“流量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