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9月22日)我国进入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秋分这一天昼夜等分,之后白昼渐短,夜晚变长。随着气温走低,我国秋季版图达到鼎盛。秋分也是“农民丰收节”,为庆祝丰收、适应天气变化,民间有粘雀子嘴、送秋牛、吃秋菜、祭秋月等习俗。
来源:【现代教育报】↑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今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立秋都有哪些民间习俗?人们又该注意什么呢?不妨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
9月17日起,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围绕着“天涯共此时——中秋节”云端庆祝活动,开启了“中秋话秋”即有关节气的话题,通过6集动画视频向广大新西兰网友在线介绍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中6个与秋季有关的节气,分别讲述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些节气的气候特征、物候描述及民间习俗。
文|卢恩俊“雁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秋分是与春分、夏至、冬至齐名的四大节气之一,也就是春秋相对应的有“二分”,冬夏相对应的有“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