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34期,原文标题《陶渊明,田园与归隐》,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归隐田园,亲身参加劳动,才成就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在那些诗歌中,他第一次把那种平凡简朴、司空见惯的农村景象,用诗歌形象表现出来。
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哲学家诗人。可是陶渊明的哲理并不是空口讲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的生活、感情上的感受和体会。陶渊明出生在一个仕宦世家,是东晋名臣长沙郡公陶侃的后代,他这种家庭的子弟一般是选择读书和做官的。而我们知道,陶渊明最后辞官回家种地了。
在中国,陶渊明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凡是有中学学历的人,都读过他的《桃花源记》,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隐士,田园文学的奠基者。有人或许还能吟得出他的一两句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讲得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在古代,隐居的诗人有很多,可是大多数都没有陶渊明这么纯粹,他们只能算的上半隐居生活,比如诗仙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等,因为他们的隐居生活是这样的:辞官之后,他们就出来躲避一下,等心情平复之后,又回来继续做官了。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用十分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绘出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陶渊明的大多作品是田园是的典范,直至今天,他的作品还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后朝诗人所作的田园诗风格。